第(1/3)页 研发部的王博士匆匆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芯片测试报告:“周总,张经理,2毫米传感器的自研芯片测试通过了!功耗比进口的低12%,传输距离还远了5米,成本只花了300万,比买进口芯片省了一半!” 周子轩接过报告,翻到关键数据页:“稳定性怎么样?在-40℃到80℃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吗?” 王博士点头:“我们做了高低温循环测试,连续500次循环,故障率为零。中科院的专家来看过,说这芯片的性能能排进国内前三。” 囡囡笑着说:“太好了!这样智能钢材的成本能再降8%,在桥梁项目上更有竞争力。王博士,赶紧申请专利,顺便找找代工厂,下个月就得批量生产。” 王博士应声:“已经联系了三家代工厂,下周去考察,争取月底前敲定合作。对了,同济那边催着要传感器,说示范楼的钢结构吊装下月初就要开始。” 周子轩说道:“先从库存里调500个进口传感器给他们应急,自研芯片的第一批样品出来后,优先给他们换上,就当是测试了。” 下午,基建部的赵主任找到周阳:“周董,智能示范楼的地基挖到3米深时,发现有块大石头,破碎机打不动,得用爆破,这会耽误两天工期。” 周阳皱眉:“爆破审批能下来吗?附近都是厂区,安全第一。” 赵主任答道:“已经跟安监局报备了,他们说明天派人来现场勘查,没问题就能批。我们请了专业爆破队,会控制药量,只炸石头不影响地基。” 囡囡插话:“我让IT部在爆破区域装几个振动传感器,实时监测振动幅度,确保旁边的设备不受影响。” 赵主任点头:“这个主意好,有数据说话更放心。周董,爆破后我们加两班赶工,保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。” 周阳叮嘱:“安全比进度重要,让爆破队多准备几套方案,务必万无一失。” 尼日利亚的赵工又打来视频电话,背景是正在安装的彩涂板生产线。“周总,周董,彩涂板设备安装到一半了,就是当地的油漆供应商送来的涂料黏度不稳定,涂出来的板颜色有深有浅。” 周子轩问:“是不是他们的搅拌设备不行?我们的彩涂线要求涂料搅拌转速误差不超过5转/分钟。” 赵工叹气:“可不是嘛,他们的搅拌罐还是手动调速的。阿明正带着人改电路,想换成自动调速的,就是缺个变频器。” 设备部刘部长立刻说:“我库房里有10个备用变频器,明天就发空运过去,三天准到。赵工,让当地电工按说明书接,不会的话让阿明视频问我。” 阿明在镜头前举了举手里的电路图:“刘部长,我们照着图纸改呢,就是有个电容型号看不懂,您帮看看这是不是100微法的?” 刘部长眯眼瞅了瞅:“对,就是100微法/500伏的,注意正负极别接反。改完先空转半小时,测测转速稳定不。” 挂了电话,周阳对周子轩说:“尼日利亚的供应链得慢慢建,不能总依赖国内。让采购部找找当地的化工企业,帮他们提升涂料质量,以后就能就近采购了。” 周子轩点头:“已经在谈了,有家尼日利亚的涂料厂愿意跟我们合作,我们出技术,他们出场地,年底就能投产,专供我们的彩涂线。” 第二天,比亚迪的20名技术员到了,培训部的王部长带着他们参观厂区。“这是氢基还原炉,”王部长指着通红的炉膛,“你们看屏幕上的实时数据,氢气纯度99.97%,还原温度1250℃,这两个参数直接决定了钢材的强度。” 一个技术员指着控制面板问:“王部长,这个温度是怎么控制的?波动怎么这么小?” 李工接过话:“我们用了双闭环控制系统,内环控燃料流量,外环控炉膛温度,配合AI算法,能把波动压在±1℃以内。你们要是感兴趣,下午可以去中控室看详细的控制逻辑。” 另一个技术员问:“钢材轧制后的冷却速度对性能影响大吗?我们的车身件对韧性要求特别高。” 轧钢车间的张技师笑道:“问得好!冷却速度是关键,我们用的层流冷却系统,能精确控制每段的水量和水压,保证钢材从800℃降到300℃的速度误差不超过5℃/秒。等下轧钢的时候我给你们演示。” 培训间隙,比亚迪的带队组长找到周子轩:“周总,你们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太厉害了,沿着轨道跑一圈,设备的温度、振动都能测出来,还能报警,我们车间也想装几套,多少钱一套?” 周子轩笑道:“都是自己人,给你们成本价,一套8万,包安装调试。我们的机器人还能学新技能,你们有什么特殊需求,比如检测特定部位,我们可以远程升级程序。” 组长高兴道:“太好了!我回去就打报告,先订5套试试。对了,你们的员工食堂真不错,比我们公司的好吃多了。” 囡囡刚好路过,笑着说:“喜欢吃就多吃点,我们的蔬菜都是自己农场种的,纯绿色。下午给你们安排了食堂体验课,教你们做我们这儿的特色钢花馒头。” 下午的研发会议上,李工汇报了第三代氢基钢材的焊接工艺优化成果:“我们在焊接材料里加了镍基合金,焊缝的强度比母材还高5%,这下比亚迪肯定满意。” 王博士补充:“我们还开发了焊缝质量AI检测系统,用摄像头拍焊缝图像,能自动识别裂纹、气孔,准确率99.2%,比人工检测快10倍。” 周子轩点头:“这套系统要给比亚迪的培训技术员重点讲,让他们回去就能用。对了,储能项目的储氢罐样品怎么样了?” 储能部张工答道:“昨天刚做完水压测试,20兆帕压力下没变形、没渗漏,符合设计要求。下周做氢脆测试,用99.99%的纯氢充罐,静置72小时,测强度变化。” 周阳插话:“氢脆测试一定要严格,这是储氢罐的核心指标。张工,测试过程全程录像,数据要备份三份,一份存本地,一份传云端,一份送第三方检测机构。” 张工应声:“放心吧周董,我们请了中科院的专家来现场监督,保证数据真实可靠。如果通过,下个月就能建生产线,年底前出100台样品。” 傍晚,囡囡在智能示范楼的项目群里看到教授发的消息:“钢结构吊装时间定在下周三了,传感器准备好了吗?我们还想在吊装时搞场直播,让建筑行业的人都看看智能钢材的厉害。” 囡囡回复:“传感器备好了,500个进口的,200个自研的,到时候派3个技术员过去帮忙安装调试。直播需要什么技术支持?比如实时数据投屏?” 教授回了个大拇指:“太需要了!我们想在直播间放个大屏幕,实时显示吊装时钢材的受力数据,你们的技术员能搞定吗?” 囡囡@IT部小王:“小王,周三有空吗?去同济帮忙弄下数据投屏,要高清、低延迟。” 小王秒回:“没问题,带套5G传输设备过去,保证延迟低于1秒。对了,要不要加个AR特效?扫描钢材就能显示内部结构,肯定酷炫。” 教授立刻回:“要!这个必须加!让观众开开眼界。” 第二天一早,市场部的张经理拿着一份订单冲进办公室:“周总,周董,囡囡,中交建的跨海大桥项目订了1万吨智能钢材!比我们预期的多了5000吨,他们说看了同济的直播预告,对我们的技术特别有信心。” 周子轩接过订单:“他们要求什么时候交货?我们的传感器产能能跟上吗?” 第(1/3)页